提及電視顯示技術,常見的有LCD、OLED、QLED、LPD等,在近十來年的發展中,LCD是初期的顯示,為顯示領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隨著OLED和QLED的出現,標誌著顯示設備開始進入柔性顯示時代折疊屏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其中OLED又是目前的主流顯示技術。之後激光顯示技術LPD完成了實驗室走向量產的階段,或將成為領導下一個高端顯示發展和走向的顯示技術。

我們從結構原理和發展應用,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來區分下幾個常見的顯示技術。
結構原理 LCD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就是液晶顯示,它通常使用LED背光源,按照控製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主動矩陣型LCD與被動矩陣型LCD,而後者是在生活裏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顯示技術,也就是常見的TFT-LCD。接下來我們闡述的LCD,一般泛指TFT-LCD。
LCD包含薄膜晶體管、玻璃基板、偏光板、彩色濾光片、配向膜等,顯像原理是通過“背透式”照射方式,將熒光燈管投射到光源上,讓光線通過彩色濾光片,將其與偏光板過濾後再進入由液晶組成的液晶層。

這些液晶包含在細小單元格中,一般來說,由一個或多個單元格組成一個像素。LCD電視麵板如何顯示並改變圖像的亮度呢?這是由於彩色液晶顯示器麵板的每個像素由3個液晶單元格構成,每個單元格前麵分別有紅、綠、藍過濾器,因此光線在通過不同的過濾器時能顯示不同的色彩,隻要改變加在液晶上的電壓就可以控製光亮度。
OLED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意為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按照驅動方式的不同,分為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和PMOLED(無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前者是目前OLED的主流發展方向,接下來提到的OLED也一般泛指AMOLED。

結構上看,AMOLED分為三層結構,分別為括空穴疏導層(HTL)、有機發光層(EL)與電子疏導層(ETL),它無需背光模組,也沒有彩色濾光片、擴散膜和導光板等,結構和工序都比LCD簡單。AMOLED的工作原理是載流子克服了界麵勢壘,通過HTL和ETL兩個結構層,形成處於激發態的激子。而激子不穩定,它的部分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由此產生了可見光。在亮度變化上,AMOLED也是通過控製電流大小來改變發光亮度。
QLED
QLED(Quantum Light Emitting Diode)叫做量子點顯示技術,主要分為光致發光顯示技術與電致發光顯示技術,前者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項顯示技術。QLED的主要結構為液晶顯示模塊(LCM)、量子點薄膜(QDEF)和LED背光源等。

量子點到底是什麽?可以這麽理解,它是一種半導體納米晶體。在光線照射下,量子點會發出有色光線,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決定了光線的顏色,從而使其具備能改變光線顏色的特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發光。
相關文獻顯示,目前QLED仍處在光致發光階段,還需要背光源,為非主動發光顯示。未來或將能實現真正的QLED主動發光顯示技術,增強其顯示性能。
LPD
LPD(Laser projection Display)意為激光投影顯示,它按照成像技術核心器件可以分為3LCD激光投影顯示、DLP激光投影顯示和LCOS激光投影顯示,前兩者使用頻率較高,常見的投影品牌裏,當貝投影全係標配的就是DLP激光投影顯示;而根據產生光源的不同又能分為三基色純激光、熒光粉+藍光以及LED+激光這三種,三基色純激光是目前使用概率較高的一種。

LPD和傳統的顯示技術有著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依靠激光器來顯示。激光投影顯示係統一般是由激光光源、光學引擎和屏幕三部分組成,采用半導體激光器做光源。當半導體受到外界條件激發出來的足夠多的光子後,光子開始相互幹涉疊加,就能產生較大的光強,實現顯示亮度較高並且色彩較為鮮明的圖像。
幾句話總結下各個顯示技術的特點和最新應用 LCD:它的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耗能低,發展時間最長,在成本和壽命上的優勢遠遠高於另外三種顯示技術,目前在顯示領域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廣泛應用在低中高端產品裏。
缺點是結構複雜,在動態對比度和功耗比不上其它幾個顯示技術。LCD的可視角度小,響應速度較慢,觀看時候容易產生拖尾現象,也常常會出現“壞點”情況。
OLED:特點是輕薄、響應速度快、可柔性化等。OLED的結構和工序比LCD簡單,具備更高的顯示亮度,有取代LCD顯示的趨勢。除了電視、手機等顯示終端,OLED也在筆記本、平板上嶄露頭角。
缺點是壽命短,導致成本上升。由於技術的短板,OLED還無法在大尺寸顯示領域進行廣泛應用。不過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未來OLED或將有很大的提升和改進。
QLED:QLED常用在電視、手機等領域,可以將其看作是改進後的LCD,保留LCD結構的同時,加入量子點材料,讓色彩還原度更好。QLED具有天生的良好發光性能,未來發展方向是QLED自發光。如果QLED自發光能夠實現,就能省去彩色濾光片、背光源等結構,會大幅節約製作成本。
缺點是目前QLED技術還在發展當中,製作成本和功耗相比而言較高,壽命也偏短,
LPD:它具有亮度高、壽命長、色域寬、節能環保等優點,彩色效果好,可以達到180度方位視角,常常用在大尺寸電視、影院上。
缺點是由於距離、結構和技術的限製,激光投影的製作成本高,小型化轉變難。但是激光顯示的優越顯示性能,注定了它將在未來顯示領域上占有重要地位。
未來電視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勢必會往高清晰、大尺寸、低功耗、柔性化、無汙染等方麵發展,也將更廣泛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在AI+5G+AR/VR的驅動之下,電視顯示未來可期。通過OTT大屏終端,電影《頭號玩家》那些被習以為常的場景,或將在這個時代落地實現。
(责任编辑: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