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白相機陷阱照片顯示一隻漁貓在樹冠上捕獵小雞(圖片來源:uux.cn/Allama Shibli Sadik & munta sir aka sh/De Gruyter)
(神秘的地球uux.cn)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卡裏斯·馬修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南亞漁貓爬上高大的樹木襲擊鳥巢——展示了一種罕見和極不尋常的行為。
研究人員使用設置在孟加拉國東北部樹冠上的運動相機獲得了這一意外發現,這些相機在孟加拉國東北部兩個不同的濕地鳥類聚居地捕捉到了19次漁貓夜間捕食的情況。
“南亞濕地被嚴重人為化,通常被改造為水產養殖區或自由放養的鴨圈,因此漁貓可能會對濕地鳥類群落產生未知的依賴,”該研究的合著者、孟加拉國達卡大學動物學助理教授蒙塔西爾·阿卡什說。阿卡什在接受《科學直播》采訪時表示:“盡管漁貓主要以魚為食,但有報道稱它也會捕食水鳥,如黑水雞、蒼鷺、白鷺和鸕鶿。”
科學家觀察了282天的錄像,以深入了解漁貓的覓食模式和人貓互動,當時他們發現了這一異常行為。
在一個案例中,研究人員觀察到一隻漁貓在一棵26英尺高(8米)的印度橡樹(Barringtonia acutangular)樹冠上的一個巢中咬一隻小鸕鶿(Microcarbo niger)雛鳥的脖子。
顧名思義,漁貓主要吃魚,它們有幾種適應能力來幫助它們捕捉水生獵物,包括兩層防水皮毛、半可縮回的爪子和部分有蹼的前爪。
根據聖地亞哥動物園野生動物聯盟的說法,這些漁貓通過涉水到淺水中用爪子撈出魚來捕獵,或者頭朝下潛入深水中用牙齒抓住獵物。

漁貓有特殊的適應能力,使它們能夠在水中捕食,包括防水皮毛和蹼爪。(圖片來源:uux.cn/弗蘭格爾/蓋蒂圖片社)
盡管有這些適應能力,漁貓仍然保留了許多典型的貓科動物特征,科學家們表示,這些特征可以幫助它們在季風季節生存,因為季風季節通常以水為基礎的狩獵場被洪水淹沒或摧毀。“在季風季節,幾乎整個國家都變成了濕地。那麽,那時候他們去哪裏呢?”阿卡什說。“這是一個謎,但一般的答案是村莊的小樹林(水鳥可以在那裏找到)。”
該物種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其數量正在下降。
除了氣候挑戰之外,漁貓還麵臨著與人類的衝突,因為它們經常被人類獵殺或驅趕出肥沃的捕魚區。
然而,科學家們表示,這一最新證據顯示了漁貓如何在雨季生存,並且在樹冠上捕食鳥類的能力可以提供重要的庇護所和替代食物來源。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保護工作,因為這一新證據表明,漁貓可能依賴於容易遭到狩獵和砍伐的濕地鳥類群落。阿卡什說:“穩定的濕地鳥類種群對濕地、漁貓和依賴濕地的當地人來說可能是雙贏的。”
(责任编辑:財經)